【教育整顿进行时】中国审判:绥芬河市人民法院积极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1-05-19 11:38:39



    202012月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缓解后,大量民商事案件涌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法院。该院立案庭副庭长范欢欢至今记得,当月,绥芬河市人民法院每一位法官的开庭排期全部排满。2020年以来,绥芬河市人民法院通过速裁机制快审结案1081件,实现了由20%的法官审结全院近52%的民商事案件,极大地提高了司法效率。范欢欢将这一变化归功于绥芬河市人民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常住人口近13万,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人员流动量大,矛盾频发。

    绥芬河市人民法院聚焦提升纠纷解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围绕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业务,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分调裁审”机制,形成从风险源头预防到矛盾纠纷前端解决,再到诉讼裁判、开庭审理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协调配套的纠纷解决新机制。


搭建大调解平台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0128日,刘某握着一摞欠条,拉扯着杜某走进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立刻上前询问。原来,刘某在本地经营一家小卖部,丈夫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二人的收入勉强维持家庭生计。杜某是刘某的朋友。此前三年杜某多次向刘某借钱,共计4万元,但均未归还。4万元是刘某这几年的全部积蓄。看着法官满满的开庭排期,工作人员犯难了。考虑到案件如果当天得不到处理,被告以后很可能难以找到了。工作人员当即决定,将案件委派给人民调解组织驻绥芬河市人民法院的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仅一个上午,原告刘某便拿到了法院出具的司法确认裁定书。被告杜某承诺在三日内还款。刘某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绥芬河市人民法院有效整合司法力量和社会力量,集法官调解、委托委派调解、立案登记、诉调对接、审判执行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司法诉讼与社会大调解机制的优势,实现非诉与诉讼无缝对接,提高纠纷化解效率,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据绥芬河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庄长顺介绍,绥芬河市人民法院一方面设立委托委派调解工作室,通过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组建速裁团队,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诉讼不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此外,绥芬河市人民法院持续推动“一网通办”诉讼服务,确保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申请在时限内处理完成。2020年,网上立案率突破登记立案总数的40%。截至目前,绥芬河市人民法院已完成网上立案共1051件。


畅通繁简分流渠道 提高司法效率


    据介绍,对于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该案引入诉前调解程序。若调解员调解成功后,便引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民事调解书,并根据已固定的送达地址及送达方式开展送达工作;对于诉前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则进入快审程序,由诉讼服务中心的速裁团队进行审判,力争在简易程序时限内将案件裁判完毕;对于矛盾激化案件则迅速通过数字法院进行信息录入,随机分案到审判业务庭,由普通案件团队的法官进行审理。绥芬河市人民法院自2020年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以来,通过诉前委派调解化解纠纷660余起。其中,当事人申请进入司法确认程序的仅17件。多数案件通过当即履行或双方自行和解的方式结案,实现了案结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绥芬河市人民法院一直强调,法官庭前准备工作精细化。在调解前端,立案庭法官通过证据清单和调解笔录等形式固定的无争议事实,提出调解方案供当事人选择适用,从而实现最大化地固定诉调阶段工作成果,努力实现调解与审判的多层级对接。

2020年以来,绥芬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在诉前调解阶段的庭前准备工作,累计完成1000余件案件,涵盖婚烟家庭、劳动继承、民间借贷、房屋买卖、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各种类型纠纷。


“云”上解纷 高效解民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绥芬河市人民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两微一端”发布网上立案指南,引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运用黑龙江诉讼服务网、黑龙江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线上渠道进行网上立案、线上缴费、联系法官等诉讼活动,既避免了人员集聚,又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数据跑路”成功代替了“群众跑腿”。科技既解决了被告难寻的困境,也加快了民事案件审理的进程。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绥芬河市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演着。

202012月,一起跨越国境的合伙纠纷通过“云”庭审的方式在法官刘淑霞的主持下,以调解结案。两名被告李某、王某是夫妻关系,多年前离开绥芬河市,在外地生活。原告刘某起诉时,王某居住在山东省。因为孩子还在襁褓中,王某无法前往绥芬河市人民法院应诉。而李某常年在俄罗斯境内多地从事贸易生意。由于域外送达程序繁琐,需要经过大使馆,且李某在俄罗斯没有固定居所,这些问题都为送达工作带来了困难。刘淑霞在电话中耐心劝导王某。最终,王某提供了李某的联系方式。刘淑霞当即联系到李某,并建议采用线上庭审的方式进行调解。经过网上签字确认、同步录播,半小时后,原、被告就给付时间和给付金额达成一致意见。

    一站式建设,让法官走下法台,走进荧屏,走近群众。经过一年的探索,绥芬河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从抗拒,到适应,到主动学习,基于诉讼服务平台的多种线上模式正悄然丰富着每一位法官的审判生涯。在绥芬河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姚波看来,只有创新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姚波表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了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现以更小的司法成本、更好更快办理更多案件,让更多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闭窗口